蝶戀花——晏殊
檻菊愁煙蘭泣露,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。明月不諳離恨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。
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。
導讀
晏殊的一生是幸運的,生逢北宋承平年代,而自己少年成名,官至宰相,位極人臣。對於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來說,他達到了一個普通人所能企及的最高點。
仕途閒暇之餘,晏殊將大部分精力用於詩詞創作,特別是詞,一生寫作了一萬多首詞,基本上達到了每天一首的地步,以至於被稱為「宰相詞人」。
在詞的創作上,晏殊開創了北宋婉約派詞風,被稱為「北宋倚聲家之初祖」,為一代詞宗。他的詞作語言清麗,聲調和諧,如其閒雅之情調、曠達之懷抱,予人獨特的美感。
晏殊寫富貴而不鄙俗、寫艷情而不纖佻,寫景重其精神,賦於自然物以生命,能將理性之思致,融入抒情之敘寫中。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,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,在柔情銳感之中,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,簡而言之,晏殊的詞是富於貴族氣質的。
這首《蝶戀花》既是晏殊的代表作,放在整個宋詞裡面,也是名篇。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,深婉中見含蓄,廣遠中有蘊涵,充分體現了晏殊的藝術魅力。
起句「檻菊愁煙蘭泣露」,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。次句「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」,寫新秋清晨,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,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。
「羅幕輕寒」和「燕子雙飛去」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繫,但在對外界特別敏感的晏殊眼中,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,在這裡,他把自己的主觀感受放到燕子身上,別具一格。
「明月不諳離恨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」,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,卻偏要埋怨它不懂得離恨之苦,有力地表現了離恨的煎熬,此時此刻,仿佛一切人和事都來和我作對。
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」,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,以至於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里引用它來形容求知或成就大事業的艱辛和苦澀。
「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」,兩句一縱一收,將晏殊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,更加突出了心中悲慨,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。
千百年來,無論是白髮蒼蒼的老者,還是巧笑嫣然的少女,都能成為晏殊的粉絲。究其原因就在於,晏殊寫出了生命的無奈、彷徨和失落,是每一個敏感的心靈都會遇到的體驗,這種感染力已經超越了文字的範疇,而是一種普世的人生感悟。
資料來源:每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