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賦四大家

漢賦四大家指司馬相如、楊雄、班固、張衡,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傳世,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,文譽其名。

司馬相如確立了漢賦勸百諷一的風格,代表作《子虛賦》、《上林賦》標誌着漢賦的成熟。楊雄《甘泉賦》、《長揚賦》、《羽獵賦》則以司馬相如諸賦為藍本,在文學史上首開不遜於原作的模擬之風。班固代表作《兩都賦》,盛夸東漢之聲威。張衡所著《二京賦》比之《兩都賦》篇幅更長、結構更宏偉,被譽為「長篇之極軌」。

司馬相如

司馬相如(約公元前179—前118年),西漢大辭賦家。字長卿,蜀郡成都人,本名司馬長卿,因崇敬戰國藺相如,改名相如。少好讀書、劍擊,曾為景帝武騎常侍,因景帝不好辭賦,辭官,游於梁會王門下。後回蜀,期間與才女卓文君私奔,留下千古美談。漢武帝後來看到司馬相如的《子虛賦》,大為讚賞,召其入宮,司馬相如由此成為宮廷辭賦家。晚年任文園令,後免官居茂陵,元狩五年前後病卒。

漢代,賦這種文體大盛,湧現出了一批善於寫賦的作家,而司馬相如則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。除《子虛賦》外,司馬相如還作有《上林賦》、《美人賦》、《長門賦》等。其中,《子虛賦》、《上林賦》內容相連,以子虛和烏有先生爭相誇耀本國的故事為基本構架,極盡鋪敘、誇張、想像、排比之能事,氣勢恢弘,典故堆砌,文字華彩,從各個方面體現了散體大賦特點,奠定了散體大賦的體制,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以《長門賦》為代表的騷體賦對我國宮怨文學有不小的影響。因其文學影響,司馬相如被認為是與司馬遷齊名的重要作家。魯迅在《漢文學史綱要》中言:「武帝時文人,賦莫若司馬相如,文莫若司馬遷。」

《漢書·藝文志》著錄有賦二十九篇,其它古籍還引用了相如兩篇賦的一些文句和篇名。其賦作多佚,今僅存《子虛賦》、《上林賦》、《大人賦》、《長門賦》、《美人賦》和《哀二世賦》六篇,其中《長門賦》與《美人賦》的作者仍有爭論。後人輯有《司馬文園集》。

揚雄畫像

揚雄(前53—公元18),漢賦代表作家,與司馬相如並稱「揚馬」。字子云,西漢蜀郡成都(今四川郫縣)人。適值王莽篡漢,被迫投閣,曾自殺未遂,後抑鬱而死。

揚雄少時口吃,不善言談,默而好深湛之思。其家貧而好學,博覽群書,不慕富貴。揚雄早年酷愛辭賦,尤其仰慕同鄉作家司馬相如,曾模仿其作品著有《甘泉賦》、《羽獵賦》等。40多歲時,揚雄被推薦為漢成帝的文學侍從,期間寫了一系描寫天子祭祀、田獵的賦作。揚雄的辭賦在當時頗負盛名,但其後來卻認為這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,「壯夫不為」,並不再寫賦,而埋頭於撰寫時人並不懂的學術著作,以求傳之後世。揚雄仿《易經》寫《太玄經》,闡發自己的哲學思想;仿《論語》寫《法言》,主張文學應當宗經、徵聖,以儒家著作為典範。另著有語言學著作《方言》,是研究西漢語言的重要資料。因揚雄的重要影響,《三字經》將其與老子、莊子、苟子、文中子(王通)並稱為「五子」。

原有文集,今已散佚,明人輯有《楊子云集》。《太玄經》有北宋司馬光《太玄經集注》、正統道藏《太玄經集注》、明葉子奇《太玄本旨》諸本;《法言》有晉李軌《法言注》、北宋司馬光《楊子法言集注》諸本。

班固畫像

班固(32—92),東漢前期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。字孟堅,扶風安陵(今陝西咸陽西北)人。出身官僚世家,其父班彪是東漢著名史學家。永元四年(92),因竇憲事件牽連入獄,同年死於獄中。

班固自幼聰明早慧,年九歲,能寫文章,誦讀詩賦。所著《漢書》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,書中為司馬相如、揚雄等賦家立有專傳。史家之外,班固也是漢朝一位重要的賦家和賦論家,其賦今存有《兩都賦》、《幽通賦》、《竹扇賦》等,賦論主要體現於《兩都賦序》及《漢書》有關賦家的傳論中。

班固受漢明帝賞識入朝修史時,洛陽正修造宮室、浚繕城隍,而關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顧,建都長安。班固對此持有異議,遂上《兩都賦》,「盛稱洛邑制度之美,以折西賓淫侈之論。」(《後漢書·班固傳》)此賦在蕭統《文選》中位列第一篇,開創「京都大賦」一體,對後世影響較大。

班固所著詩、賦、銘、誄、頌、書、文、記、論、議等四十一篇行於世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著有《班固集》17卷,已散佚。明代張溥輯有《班蘭台集》,傳於今。

張衡畫像(1955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紀念郵票)

張衡(78—139) 東漢偉大科學家、文學家。字平子,南陽郡西鄂縣(今河南南陽縣石板橋鎮)人。生於官僚世家,父早亡,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。永和四年(139),積勞成疾而卒。

作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,以科學家身份名垂後世的張衡,同時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學家,作品具有獨創性,尤長於詩賦。

張衡17歲時離開家鄉,出外遊歷,訪師求學,到達當時經濟繁榮、文化發達的西漢故都長安,後來又在京師洛陽居住五、六年。沿途的山川風物、歷史古蹟,以及參觀京城太學和結交文人學友,大大豐富了他的閱歷、開拓了他的視野,為之後創作《二京賦》打下基礎。東漢永初元年(107年),29歲的張衡「精思博會,十年乃成」《東京賦》和《西京賦》,總稱《二京賦》。《二京賦》在模擬班固《兩都賦》的基礎上,注入新鮮內容,特別對封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進行了諷刺,警告統治者不要樂極生悲,不要結怨於民,牢記「水所以載舟,水所以覆舟」。此外,張衡的小賦具有抒情的特點,打破了漢賦敷陳描寫的老一套,將漢賦從長篇大論的堆砌文字轉變為抒發心靈的短小篇章,為後來魏晉抒情小賦的大量出現打下了基礎。

《二京賦》外,另著有《南都賦》、《溫泉賦》、《歸田賦》、《思玄賦》、《四愁詩》等名篇,今人張震澤注有《張衡詩文集校注》。

www.kk.masters.com.tw

本篇發表於 歷史文學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