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李杜」和盛唐詩歌

經過自夏商周以來兩千多年的醞釀,我國詩歌在唐代成熟,並步入了黃金時代。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,政治、經濟、文化都實現了空前繁榮,成為其他文明爭相效仿的楷模。從王勃、駱賓王等人開始,一直到晚唐時期的李商隱、杜牧、韋應物等傑出的詩人,用他們靈動的筆調,描繪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大唐盛世。

唐代詩人眾多,他們的創作,將我國古典詩歌推向頂峰,取得了以後的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成就。王勃的天才,李白的浪漫,杜甫的憂國憂民,王維的禪味,孟浩然的山水詩,白居易的敘事詩,杜牧的詠史詩,無不在我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。盛唐詩歌,人才輩出,其中以李白和杜甫作為代表。他們的創作,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水平,一個被尊為「詩仙」(李白),一個被尊為「詩聖」(杜甫),在文學史上被合稱為「李杜」。

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。李白出生在今天的中亞一帶,在四川長大,後來漫遊全國各地,足跡遍布大江南北。他生性洒脫,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,聲名卻早已遠播在外,讓杜甫、賀知章等人艷羨不已。後來在詩人吳均的引薦下,李白終於被唐玄宗起用,供奉翰林。李白為人狂傲,傳說他曾令楊貴妃給他調墨,高力士給他脫靴。這種狂傲的性格為唐玄宗不喜,而李白也不滿意自己只是作為一個供奉翰林的清客生活,就辭官不做,雲遊四海。杜甫曾這樣稱讚他:「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」其豪放不羈的性格由此可見一斑。

但李白的心情其實是很複雜的,他想要謀得一官半職,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。當他收到唐玄宗起用他的詔書時,欣喜若狂,寫下「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」等豪邁詩句;當不得重用,被貶黜的時候,他又很鬱悶,借酒澆愁,「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」。不過,李白無論是寫自己的高興,還是愁悶,都是豪放不羈的。他不像杜甫那樣喜歡琢磨辭藻,不會在捻斷數根須後寫出「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」那樣感人的詩句,而是直抒胸臆,出口成章,「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」,難怪杜甫要稱讚說「李白斗酒詩百篇」了。

和李白同時代的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他一系列描寫民間疾苦的詩作,如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《石壕吏》《新安吏》《潼關吏》《新婚別》《無家別》《垂老別》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,深得後世詩人的推崇。民國時期著名學者、哈佛燕京學社的創始人洪業先生特別推崇杜甫,認為《杜甫集》是可以和《聖經》相媲美的經典之作。

杜甫的詩歌,反映內容廣泛,幾乎遍布當時的各個角落。杜甫的詩作《憶昔》:「憶昔開元全盛日,小邑猶藏萬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倉廩俱豐實」,全面再現了開元盛世;《石壕吏》則寫出開元盛世崩潰,天下大亂,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。

安史之亂時期,杜甫曾經冒險追隨唐肅宗,被授以「拾遺」,因此也被稱為杜拾遺。後來,他因為營救房琯而觸怒肅宗,被貶。此後杜甫對仕途絕望,開始在西南各地漂泊。杜甫在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最為旺盛,僅公元759、760兩年,他就創作了400多首詩歌,占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。

因為自身的際遇,以及目睹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災難,杜甫的詩風逐漸呈現出沉鬱頓挫的特點。杜甫的詩歌大多涉及社會動盪、政治黑暗、人民疾苦,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,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,因此被譽為「詩史」。杜甫的詩歌風格多樣,以古體詩和律詩見長,其中以律詩的成就最高,是後世詩人爭相效仿的楷模。

資料來源:每日頭條

本篇發表於 歷史文學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