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見古風:還用白話翻譯古詩詞?大錯特錯!教你如何掌握詩詞意境

你是否羨慕他人能寫出一首美輪美奐的古詩詞?「初未」目前已開啟【古詩詞學堂】,教各位讀者零基礎學寫古詩詞,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「初未」,一起感受古風的魅力,保護傳統文化。

許多人在讀詩、寫詩時,往往喜歡參照白話文的邏輯,去翻譯解讀,因而很容易地就產生了詩詞是通篇廢話的言論。

可白話翻譯出來的古詩詞真的是古詩詞嗎?今天,先森我就給大家講解講解,再教教大家如何寫出絕句的意境

先森我本職也是文字方面。寫作之餘寫作,並非一件美麗的事,純粹是因為熱愛古詩詞才寫。希望大家多點讚、多關注、多評論、多轉發,一起來保護傳統文化


上一期中,先森我特意嘗試了「直播」寫詩,關注度不高。所以今天先森我還是中規中矩好了。

很多人認為律詩長規則多難寫,實則不然。絕句字數少,發揮的空間就少。就像炒菜材料多,反而更好炒。

當然,對於古人並非如此,他們的思維本身就是簡單而跳躍的,寫絕句更容易。不像我們,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。

說了這麼多,無非就是告訴大家,絕句的特色:簡單而跳躍。跳躍這個詞不准,但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麼形容,下文中大家自己感受。

極簡的美麗

前面講完格律以及七律寫作,律方面再提也沒意思。因此下面不區分古絕和律絕,僅講講絕句的意境和寫法。

因句數限制,絕句的意境,相較律詩而言,不會太過複雜。

一般情況,一首絕句就是用來形容一個畫面或一件事。如最經典的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」

但此時,許多人喜歡用複雜的邏輯思維去分析絕句,這就不懂行了。因為絕句簡單,卻重在表現意境通過畫面來構成意境。

就像《斷章》:「你在橋上看風景,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。」你如果非要去計較他在講述什麼邏輯,那永遠讀不懂這種韻味。

所以新手寫絕句時,先森我不建議使用太複雜的畫面。如先森我沈園玩時有感於陸遊和唐婉,便隨性作下一首:一念春晨一念冬,沈園歲月太匆匆。哀詞半曲填終老,也付後人談笑中。

簡單的描述、簡單的畫面,你若將其改成白話,那還真是通篇的廢話。這或許,就是絕句的魅力、中華古詩詞的魅力。

當然,對詩詞大家而言,也有通過絕句來描寫極為複雜的意境,如「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」

短短四句,李白卻令我們有日行千里、看遍大江南北的感受,不得不令人欽佩。

跳躍的音符

我們讀絕句時,或許有這麼一種感覺,你永遠猜不出它下一句要講什麼。所以先森我斗膽將其形容成「跳躍的音符」

確認完要寫的中心以後,絕句同樣也要構思。如果說律詩的構思是謀篇布局,那絕句的構思就可以說是精準萃取,將最能體現中心的畫面和細節找出來。

如「鄉音無改鬢毛衰」,找了鄉音和鬢毛兩個詞來體現時間跨度。再如「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」潛、潤、細、無,將春雨特點「萃取」出來,構建了極為完整的意境。

跳躍,也並非漫無目的地亂跳。比如,要形容花美,就不要去描述太陽有多好,風有多涼爽,如「春時日正舒,風過小堂屋。樹滿妝嬌艷,花開勝玉膚。」

乍一看還挺像回事,但是意象太散,除了感覺舒服外,沒有太強的畫面感,形容花美比較牽強。

大家或許會問,絕句不都是這樣描寫的嗎?其實,很多人也都是這麼寫。這其實只構建了感覺,沒構建出意境。

絕句畫面零散時,必有一條線牽在其中。比如,先森我來改下前面這詩:「春遲日正舒,風曳小桃膚。羞滿垂嬌艷,腮紅勝似初。」

改一個」遲「,用來襯托後面的」初「。風,用來撩花。「羞」來襯托花嬌。「垂」既應和風吹,又顯生動。「腮」用來擬人。這樣來將畫面串成意境。


再一次聲明:網文字越多,越難令人看完,望前輩理解苦衷。文章講述的規則大家可以儘管用,有簡化和爭議大都會有說明,鼓勵大家進一步學習研究。

先森我的觀點是,詩詞要弘揚,但也要適應現代,只有先讓更多人參與進來,共同保護傳統文化,才能獲得弘揚的成效。

資料來源:每日頭條

本篇發表於 歷史文學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