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道同源,《易經》本是儒道兩家的共同經典

孔子問道於老子

儒家和道家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,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起到了深遠而巨大的作用。雖然後人普遍認為,儒道兩家學說是不同的思想,但是究其發展來源,可以說二者本是同根生。單從儒道兩家學說與《易經》的聯繫而言,就能夠證實「儒道同源」這一結論。 《易經》在中華文化中素有「群經之首,大道之源」之崇高地位。

群經之首,大道之源

在春秋晚期之前,中華文化並沒有明確劃分出學派之間的界線的。到了戰國時期才逐漸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。此後,儒家學說作為「顯學」才開始發揮強大的文化作用,到漢武帝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之後,儒家思想才被統治階層所推崇;而道家學說在春秋戰國及更久遠的歷史時期,就已經作為中華文化的主要源流,以《易經》、《黃帝內經》所出現的歷史年代,就足以說明道的思想幾乎伴隨了中華民族起源和發展的整個過程;通過《老子》《莊子》《列子》等經典,道家學說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,在漢初通過「黃老之學」對於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也有廣泛的影響。到了宋明理學時期,雖然以儒家學說為主,但是可以見得道的思想仍是其重要特徵,而且道教也在民間有其獨特的發展方式,深深地影響後世文化的發展。

 

《易經》――儒道兩家的共同經典

《易經》是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,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。《易經》既是儒家《五經》之重要組成部分,是儒家的核心經典之一;同時也是道家十大根本經典之一。在《易經》的思想中,有很多道家思想,但同時也被儒家奉為核心經典之一,說明《易經》是儒道兩家共同的思想資源,儒道兩家學說同時受到了《易經》思想的重要影響。

百川入海

儒道兩家本身就是中華文明中兩個主要的思想寶庫,就其產生和發展歷程而言,是「同源一體」的。雖然在某些方面,儒道兩家的觀點有不同之處,但是作為「道」這個根本的概念,是此兩大學派共同尊崇的法則,正如《易傳・繫辭下》所言:「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」,中國文化,諸子百家「殊途同歸」,好似百川入海,最終還是會歸結到同一個「道」的本源上來的。

原文網址:每日頭條

本篇發表於 歷史文學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佈留言